English

还天空蔚蓝

经济话题
2000-11-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

我国年产秸秆已超过6亿吨。每到夏收、秋收时节,一些地区因农民焚烧秸秆形成的“乌烟瘴气”,影响航班起飞、着陆和公路交通的事例不胜枚举。

据了解,其中相当一部分充当农户的柴火和牲畜饲料,但随着燃气炉灶逐步进入农村家庭,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粮食主产区畜力的减少,我国秸秆的地区性剩余不断增加,农民把秸秆就地焚烧或堆放在沟坎里任其腐烂成了常事。把秸秆加工成饲料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开始采用的秸秆发酵饲料虽然易于消化、吸收,但仍不能解决贮存和运输不便的难题。目前,一批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出现,为农民提供了秸秆“变废为宝”的途径,也为商家带了巨大商机。

馆陶农民“抢”麦秸

过去不是点火烧掉就是堆到一边烂掉的麦秸,如今成了河北馆陶农民的抢手货。

河北省馆陶县是我国优质双孢菇生产基地,去年全县双孢菇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农民靠此一项年增收入7000多万元。蓬勃发展的双孢菇种植,一年能“吃掉”麦秸30多万吨,但随着小麦机割率的逐步提高,大量秸秆粉碎还田,麦秸成了双孢菇发展的“瓶颈”。一到种菇季节,在这个县麦秸很难买到。为发展双孢菇,许多农民收集联合收割机撒下的麦秸,以备种菇用;一些农民甚至舍弃收割机,用手割小麦以保留麦秸。

据介绍,今年农民种菇积极性特别高,想方设法收集麦秸,县里的双孢菇生产面积也越来越大,到年底估计能达到260万平方米。

四川实施“沃土计划”

四川各地全面实施“沃土计划”,大力推广各类秸秆还田技术,并将此纳入部、省“丰收计划”项目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目前四川秸秆还田面积已由80年代的近千万亩发展到2017万亩,亩均增产粮食15公斤,这些秸秆还田的肥田效果,相当于建造了一座中型化肥厂。

据了解,四川每年农作物秸秆总产量达4000多万吨。过去,农村大多将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当作燃料,后来,随着节能灶、燃煤、天然气等的广泛运用,不少农民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为了变“废”为“宝”,四川省采取以“用”促“禁”的有效办法,一方面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发新技术,引进新产品、新设备;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宣传、示范力度,帮助农民用好秸秆,自觉推广各项秸秆还田新技术。

据悉,四川计划到2001年使秸秆还田数量达到总量的60%左右,基本解决野外焚烧秸秆的问题。

孕育巨大商机

据了解,一项“利用玉米秸秆等生物质资源研制热解油和有机钙盐脱硫脱硝剂”新技术,近日在北京通过了由农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清华大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这项新技术是由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合作开发的。该技术通过开发热解油和副产品的多种用途,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和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该技术能对秸秆完全消化、不留污染,而且能“消化”污泥、造纸废液等城乡垃圾。秸秆等生物质垃圾进入这条生产链条后,能变成三大类极有用的产品:做饭、发电用的燃气、制作绿色肥料和净水剂的生物碳和热解油。

鉴定委员会认为:这项技术为国内首创,进一步开发后,有可观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长春百灵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自行设计开发了秸秆造粒机组,用玉米、小麦等秸秆加工出的颗粒饲料宜贮存、便喂养,其良好的适口性让牲畜喜食,使育肥速度比使用普通饲料增加20%左右。

秸秆不但可以培育肥牛、肥羊,还可以充当墙板的原料。百灵公司新研制的秸秆制墙板机组,以秸秆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加工成的轻体隔墙板可以锯、钉、刨和板内穿管线;加工出的外隔墙板具有多种仿真装饰图案,其保温性、装饰性和耐久性均属上乘,许多发达国家已把“秸秆板”当作木板和瓷砖的替代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有关专家认为,秸秆造粒做饲料和建筑材料,是一种高效、长远开发利用秸秆资源的途径。

秸秆作为加工建材的原料,部分代替砖、木,还可有效保护耕地和森林资源,而其中蕴含的商机也同样诱人:我国每年仅用于高层建筑的轻体隔墙材料花费就高达800亿元,而随着森林禁伐和粘土实心砖在框架结构建筑填充中禁止使用等政策、规定的全面执行,预计我国“秸秆墙”的用量将迅速增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